对于美的知觉
一、观察(发现)美。
1、自然美
艺术美的本源是“人与自然”。
按中世纪人的观念,美是至善,是完满,上帝是美的原因,我们之所以能在美的事物上获得愉悦感,是因为我们在之中感受到了善与完满。如果承认艺术能给人带来一种高尚的愉悦,也就是说承认艺术是美的,那么这样一种艺术的“美”其本源在哪里呢?显然,用上帝是不能解释这种由人的技艺带来的美的。那么,艺术为什么能让人觉得愉悦呢?世俗的事物能否像信仰上帝一样带来一种高尚的愉悦呢? 如果除去了上帝,世界还剩下什么呢?——人与自然。布克哈特把文艺复兴归结为人的发现与自然的发现,这一点具有非常深刻的美学意义,因为艺术的内容无非是两个,一个是“自然”;一个是“人”。如果这两者都可以被认为是美的,那么艺术当然也就是美的。
2、人性(创造)美——艺术美
艺术美的另一个源泉是人之美的发现。愉悦成为艺术的目的乃至主要目的,是和世俗生活中个人情致与修养的发展分不开的。所谓“情致”和“修养”,无非是指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被发现和被追求,而它们的根基,是“个性”的觉醒。
在对自然的摹仿中,艺术获得了可使人愉悦的形式,在对个性的反映中,艺术获得了可使人愉悦的内容,由于这两个方面,艺术使人获得了超越于功利之外的愉悦,艺术因为这种愉悦而可能获得“美”的这种评价。
经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美术作品观察、分析和评说的学习之后,认识美的客观存在:眼光变得更敏锐,能够理解、看懂美的艺术形式;能够观察、捕捉和发现不同的美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传达的不同艺术形式之美。
二、欣赏(理解)美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论,音乐、美术、文学三种艺术形式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审美要素,可以从中领会到美给人带来的精神享受。从自然样貌、视觉语言、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美术历史、文化等多角度讨论、分析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等人文背景,努力发掘作品蕴涵的人文内涵,真正读懂作品象外(符号)之意,感悟作品折射出的画家内心世界。准确把握欣赏的方向,准确捕捉美、领悟美。
三、想象和创造美
有了美感自然产生愉悦,有了愉悦更易化为美感,审美是愉悦的最高兴奋点。在视觉传达领域里,美是想像力、创造力产生的源泉。通过观察、欣赏及创作这三个主要手段,可以锻炼形象思维、想像力、创造力。
形式美的理解和创造
在西方美学历史上,最早提出美在于形式这种看法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所发现的“黄金分割律”,以及关于人体、雕刻、绘画和音乐等比例关系的解说都是关于事物“数理形式”的美学规定。从这一点出发,毕达哥拉斯等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思想。蒋孔阳先生认为“在西方,从亚里±多德开始,一直到康德,都是偏重于从形式方面来谈美⋯⋯从黑格尔开始,方才从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观点,把美说成是理性的感性显现,奠定了西方形式美学的哲学根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美学家一方面不满于将形式作为内容的附庸,另一方面又不想彻底摒弃唯美主义对形式的崇尚,于是采取折中的手法。如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形式”:一方面是内容的,一方面又是独立的。这是对19世纪的形式美中的形式与内容之相互关系的重新解释和调整。
形式美的构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形式感要素——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
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强调主体的第一性,认为客体世界只不过是色、形、声等“感觉”要素的复合。他说:“如果我们将整个的物质世界分解为一些要素,它们同时也是心理世界的要素,即一般称为感觉的要素。”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就是线、色的关系的组合并形成构图。但这“构图”不是纯形式的,而是艺术家头脑中真实的“情感意象”在灵感状态中的“翻译”。通过“翻译”,艺术家们似乎把握了那种不可言喻的“终极实在”,从而借助了“构图”将自己心中的那种“深刻而普遍的感情”表现出来。所以,“有意味的形式”也是一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
1、色彩
色彩是构成事物美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形式感的重要物质因素。色彩不仅向人们传达一定的感情意味,引起人们的情感的反应,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形体(包含质感、肌理等)
任何事物都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着,因此都有一定的形式体。形式感中所讲的形体都是事物具体可感的外在形态。它是构成事物美不可缺少的感性因素,自身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给人以美的感受。构成美的事物之外的形态基本元素是点、线、面、体。
3、声音(声响)
声音散布在空气中,流动于时间过程,作用于人的耳膜而形成听觉。声音同样对人的生理、心理作用强烈。
二、形式美规律——构成形式美的感性质料的组织规律
形式美规律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没的创造和鉴赏的经验总结。它与人的心理、心理结构相对应,根源于客观世界的自然法则。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发展经历了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历史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称和均衡
2、比例和匀称
3、节奏和韵律
4、统一和变化
艺术美的价值
真正使得艺术发展起来并获得崇高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应当是以下两个事实:
1.艺术成为财富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商业的繁荣,使得金钱成为社会的真正主宰,当少数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后,他们就需要一种装饰与炫耀自身生活的方式,也需要一种较为保险的投资方式,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艺术品最能满足这种需要。
艺术与财富的结合对于近现代的艺术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只有在这一结合的情况下,才有科林伍德所说的艺术概念的“礼节性”内涵——我们现代人一提起“艺术”,就会把它和“有价值的”、“值得珍视的”、“值钱的”这些观念结合起来,正是这些观念构成了近现代艺术概念的礼节性的价值内涵。
2、一部分艺术(这里指“技艺”)所带来的愉悦(在这里指艺术带来的所谓“高尚的愉悦”)被社会所接受,并成人们精神愉悦的主要方式之一。
人们很早就把美和某种非功利性的精神“愉悦”结合在一起,在中世纪晚期“美”就被世俗化为某种精神性的愉悦,比如托马斯·阿奎那的那个著名的规定:“我们将看上去使人愉悦的东西称作美的。”
艺术具有“有价值、高超的技艺、深刻的思想、精确的摹写、神性的光辉、完善、和谐、高尚的愉悦”等等一系列的意味,这些意味形成了近代以来对“美”的基本认识。
尽管人们直接用“美”这个词来界定艺术的特征还要更晚一些(到黑格尔),但自文艺复兴以后,人们开始把“美”视为艺术的根本属性,“艺术美”这个范畴变成了与自然美并立的美学的基本范畴。
RELATED INFORMATION
开创品牌的新时代。即刻与我们联系:021- 6922 3125